行书的沿革-五代、宋朝行书

 杭州书法高考培训班   2022-04-05 20:20   405 views 人阅读  0 条评论
摘要:

行书的沿革-五代、宋朝行书五代的梁、唐、晋、汉、周,前后不到六十年,书家屈指可数,行书只有杨凝式可称于世。唐末以后,书法呈衰颓之势,经宋太宗提倡,才逐步昌盛起来,出现苏、黄、米、蔡等一大批书家,但自然比不上盛唐。苏轼提出&ldquo

行书的沿革-五代、宋朝行书

  五代的梁、唐、晋、汉、周,前后不到六十年,书家屈指可数,行书只有杨凝式可称于世。唐末以后,书法呈衰颓之势,经宋太宗提倡,才逐步昌盛起来,出现苏、黄、米、蔡等一大批书家,但自然比不上盛唐。苏轼提出“自出新意,不践古人”的主张,并强调个人的修养,即所谓“退笔成山未足珍,读书万卷始通神”。而行书是最适合任情恣意的,故宋代也以行书成就最大,风格多样,意趣盎然。他们以唐入手,上追“二王”,加以个性化。

  杨凝式的行书

  杨凝式(公元873~954年),字景度,号虚白、癸巳人等。在后汉隐帝时做过少傅少师,故又称杨少师。他因处于乱世,常佯疯以自嘲,故人称“杨风(疯)子”。长于诗歌,富于文采。

  杨凝式的书法出自颜真卿、欧阳询和王羲之、王献之。然而他生活在那个动荡飘泊的年代和险恶的环境,他的字不可能有颜真卿那样的气度,倒吸取了欧字的慎密、刻厉险峭的书风。他把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一腔愤懑都倾注在笔端,他的书风奇势逸趣,天真烂漫。苏东坡这样评论他的书法艺术: “自颜、柳氏没,笔法衰绝,加以唐末丧乱,人物凋落,文采风流,扫地尽矣,独杨公凝式,笔迹雄杰,有 ‘二王’、颜、柳之余,此真可谓书之豪杰,不为时世所汩没者。”他的行书有《韭花帖》、《卢鸿草堂十志图题跋》、《夏热帖》等。

  《韭花帖》,墨书纸本,七行六十五字,流传有绪(图66)。

  帖云:

  昼寝乍兴,輖饥正甚。忽蒙简翰,猥赐盘飧。当一叶报秋之初,乃韭花逞味之始。助其肥羜,实谓珍羞。充腹之余,铭饥载切。谨修状陈谢,伏惟监察,谨状。七月十一日凝式状。

  《韭花帖》(图66,最后八字本资料缺—编者注)是杨凝式的代表作。它的书法结体严谨,中宫收紧,体形奇姿异态,用笔沉稳,自然得法。潘伯鹰先生说:“这里面一点一画都用《定武兰亭》的方法,不过比《兰亭》更瘦一些,更近于欧而已。”它比《兰亭》更随意自然。章法的字距间隔较大,显得疏朗,格调凝重,雅逸有趣,淳古淡雅,纵肆而从容,灵活多姿而文静。讲气势当然也是一种审美情趣,但如不注意也容易浮躁,而这种沉稳、文雅、隽永的风格,应该说更不容易。

  李建中的行书

  李建中(公元945~1013年),宋初书法家,字得中,自号严夫民伯,曾屡请做西京留司御史台的职务,故后人称其为李西台,《宋史》称他“善书札,行笔尤工,多构新体,草隶篆籀,八分亦妙,人多摹习,争取以为楷法”。书法温润丰美,深得晋唐法度,为时人所重。传世行书墨迹有《同年帖》、《贵宅帖》、《土母帖》。

  《土母帖》,纸本,墨迹,十行一百零四字,现存故宫博物院(图67)。帖云:

  所示要土母,今得一小笼子,封全咨送,不知可用否?是新安(同缺)门所出者,复未知何所用?望批示。春冬衣历头,贤郎未拾到其宅地基,尹家者根本未分明,难商量耳。见别访寻稳便者,若有成见宅子,又如何?细希示及。必咨。

  孙号西行少车,今有旧车,如到彼,不用可货却也。

  《土母帖》的书法,结构严谨,用笔结实沉稳,法度森严,有欧书的余味。但厚实有余而风姿不足,文静秀雅书卷气十足,缺少气势,格局过小,只是小家碧玉。如黄庭坚所云:“西台出群拔萃,肥而不剩肉,如世间美女,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”。如学文静沉稳,功夫扎实,此帖当是好范帖,可以去浮躁霸气之弊。

  蔡襄的行书

  蔡襄(公元1012~1067年),北宋书法家,字君谟,官至端明殿学士。工书,与苏东坡、黄庭坚、米芾并称“宋四大家”。苏轼称他“天资既高,积学深至,心手相应,变化无穷,遂为本朝第一”。君谟书初学周越、颜真卿,擅长真、隶、行、草各体,尤以行、楷书著称于世。欧阳修说:“苏子瞻兄弟后,君谟书独步当世,行书第一,小楷第二,草书第三”。书风浑厚朴实,法度严谨。墨迹流传较多,约有二十余种,行书如《扈从帖》、《自书诗》等。

  《扈从帖》,墨本,现存故宫博物院,六行五十字(图68)。

  帖云:

  襄拜,今日扈从径归,风寒侵人,偃卧至脯,蒙惠新萌玲(珍)感以带胯,数日前,见数条殊不佳,□(候)有好者,即驰去也。襄上,公谨太尉阁下。

  此帖有颜书笔意,受颜书《祭侄文稿》等行书笔法影响。疏朗婉健,转折有方,连带飞动,起伏变化,轻重转换,极其洒脱灵动,神韵情趣藏于意态之中。

  苏轼的行书

  苏轼(公元1037~1101年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小有奇才,诗词散文大家,知音律,善书画,精于鉴赏金石,是文学艺术的全才。其文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知识渊博,才华横溢,因与朝廷政见不一,屡遭贬谪。在书法上也是一代宗师,留传作品极多,著名作品有《洞庭春色赋》、《中山松醪赋》、《黄州寒食诗帖》、《李太白仙诗卷》、《答谢民师论文帖》、《祭黄几道文》等等。书法少学《兰亭》,深受徐季海的影响,故丰腴劲健。中年学颜真卿,笔厚墨润。晚期学李北海、杨凝式,更显劲健变化。他学古人,不拘泥于形态的模仿,朱熹曾说:“东坡笔力雄健,不能居人后。故其临帖,物色牝牡,不可复以形似较量,而其英气逸韵,高视古人”。他的书法,形似丰腴而骨力劲健,神韵飞扬,“出新意于法度之中,寄妙理于豪放之外”,不拘不纵,恰到好处,纵横斜直,无不如意。形成肉丰而骨劲,态浓而意淡,藏巧于拙,英气秀伟的自家风格。

  《黄州寒食帖》,纸本墨迹,十七行,一百二十七字(图69)。

  帖云:

  自我来黄州,已过三寒食。年年欲惜春,春去不容惜。今年又苦雨,两月秋萧瑟。卧闻海棠花,泥污燕支雪。暗中偷负去,夜半真有力。何殊病少年,病起头已白。

  春江欲入户,雨势来不已。小屋如渔舟,濛濛水云里。空庖煮寒菜,破灶烧湿苇。那知是寒食,但见鸟衔纸。君门深九重,坟墓在万里。也拟哭涂(途)穷,死灰吹不起。右黄州寒食二首。

  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于元丰二年十二月(公元1079年)被贬黄州团练副使,次年二月抵黄州,“已过三寒食”,说明当在元丰五年(公元1082年)寒食节(相传清明前一天,一说清明前两天称寒食节)前后所作,时年四十六岁,是政治上最失意之时,但却是艺术上获得成就的黄金时期。他写了许多诗,情感激越,极其动人,《寒食诗》是其中的二首。当时贬黄州已三年,尚看不到自己今后的前途如何,正遇连天苦雨,触景生情,表达了自己当时惨淡孤寂、凄凉苦闷的心境。黄庭坚跋语云:“东坡此诗似李太白,犹恐李太白有未到处。”此帖书法也是苏轼的力作,它将颜鲁公的雄浑丰润,李北海的劲健豪放,杨凝式的神机妙趣,李建中的秀逸恬淡熔于一炉,融会贯通。字形结体欹正参差,有紧有放,大小不一,似有杨风子的神妙。笔画浑厚中见俏丽,圆转中含劲挺,似与颜真卿、李北海神通。字形的欹正参差,结体的疏密收放,浑然天成,自然生动,形成强烈的节奏韵格。

  黄庭坚的行书

  黄庭坚(公元1045~1105年)北宋诗人、书法家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、涪翁。长于诗文,颇得苏轼赏识,称他“瑰玮之文,妙绝当世”,为江西派的领袖,并称苏黄。善行草书,楷法亦自成一家。为 “宋四家”之一。他学书涉猎甚广,对“二王”、张旭、怀素、颜真卿、柳公权、高闲、杨凝式等晋唐书家都有研究,善于吸取他们的笔法和神韵,融会贯通,以他带有参禅的禅意,创造出恢诡谲怪、偃蹇欹斜的自家风格。运笔圆劲苍老,结体中宫紧密谨严,长笔则纵横伸展,笔画擒纵自如,沉着凝练。行草奇态异姿,极尽变化,势若飞动,风韵绝俗。正因为黄书个性极强,故不必一味只追求形似。他留存下来的作品数量尚不少,以草书作品居多。行书如《松风阁诗卷》、《苦笋帖》、《诸上座》等都是精品。《松风阁诗卷》,纸墨本,二十九行,一百五十字(图70)。

  帖云:

  松风阁

  依山筑阁见平川,夜阑箕斗插屋椽,我来名之意适然。老松魁梧数百年,斧斤所赦令参天。风鸣娲皇五十弦,洗耳不须菩萨泉。嘉三二子甚好贤,力贫买酒醉此筵。夜雨鸣廊到晓悬,相看不归卧僧毡。泉枯石燥复潺湲,山川光晖为我妍。野僧(早)旱饥不能,晓见寒溪有炊烟。东坡道人已沉泉,张侯何时到眼前。钓台惊涛可昼眠,怡亭看篆蛟龙缠。安得此身脱拘挛,舟载诸友长周旋。

  此诗写于祟宁元年(公元1102年),黄庭坚年五十八岁,已近老年,苏轼卒于建中靖国元年(公元1101年),故有“东坡道人已沉泉”句。此时山谷因湖北转运判官陈举以黄氏所撰《荆南承天塔记》有幸灾之意,举于时相赵挺处,故领太平州事只九日而罢去。九月至鄂州寓居,故有“安得此身脱拘挛”。安岐评此卷书法云:“字大如小拳,笔法精奥,纸墨俱佳”。点画精到,用笔劲挺,线条干净利索,很少有他习惯的战笔,故瘦健婉通,清劲韵胜,有法而不俗。

  米芾的行书

  米芾(公元1051~1107年),北宋书画家。初名黼,后改为芾,字元章,号鹿门居士、襄阳漫士、海岳外史。书画学博士,曾官礼部员外郎,人称“米南宫”。性格狂放,有洁癖,被称“米颠”。米芾有才学,专书画,能诗文,精于鉴定,好收藏。对书学也很有研究,有独到的见解,著有《海岳名言》、《书史》等。他功夫深厚,集晋唐书法于手下。善临摹,所临作品人不知其真赝。他说:“人称吾书集古字,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,既老,始自成家,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。”这正是自我成家的经验之谈,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习书法取得成就的规律。学习书法特别要防止浅薄,急于求成,眼光短浅,很难有所成就。米芾的经验,很值得我们学书者借鉴。

  米芾留存的行书作品很多,如《苕溪帖》、《蜀素帖》、《虹县诗帖》、《张季明帖》等诗牍和翰札,书法都是很精彩的。

  《张季明帖》,墨迹纸本,六行三十九字(图71)。

  帖云:

  余收张季明帖云,秋气深不审,气力复何如也,真行相间,长史世间第一帖也,其次贺八帖,余非合书。此帖是米书短作中的力作,书法很精彩。用笔拓展,结构紧密,重按轻提,转折流畅,收放合度,章法空灵,洒脱流丽露于点画字态。

  蔡京的行书

  蔡京(公元1047~1126年),字元长,拜太师,封魏国公,四执国政,屡罢屡起,祸国害民,“天下罪京为六贼之首”,后在贬逐的路上死去。《张丑管见》云:“宋人书,例称苏黄米蔡者,谓京也。后世恶其为人,乃斥去之,而进君谟出焉,君谟在苏黄前,不应列之章后,其为京无疑矣。京笔法姿媚,非君谟可比也。”也许是确切的,字虽好而为人太差也无言可说了。《与宫使书帖》(图72)可见一斑。帖云:

  有臆,谨启,诇候,动静不宣,京顿首再拜,宫使观文台坐。

  薛绍彭的行书

  薛绍彭(生卒年月不详),北宋书法家,字道祖,号翠微居士。工书法,同时是鉴赏家,收藏极多。米芾诗云:“世言米薛或薛米,犹言兄弟与弟兄”。说明他们极相似。危素称他“超越唐人,独得二王笔意者,莫绍彭若”。赵孟頫也极称道:“道祖书如王、谢子弟,有风流之习”。

  《杂书卷》,是他的精品之一,分四部分,第四部分为《通泉帖》,六行五十六字(图73)。

  帖云:

  越王楼下种成行,濯濯分来一苇航。偃盖可须千岁干,封条已傲九秋霜。含风便有笙竽韵,带雨偏垂玉露光。免作爨烟茅屋底,华轩自在拂云长。此帖结体精到,线条圆润,极有晋唐余韵,典雅秀丽。

  吴说的行书

  吴说(生卒年无考),南宋书法家,字傅明,号练唐。官居信州守。师法“二王”,受黄庭坚影响,亦写钟繇书,尤以创游丝书出名,楷、行、草均有成就。行楷书娟秀清逸,游丝书则飘扬飞舞,如《门内帖》。

  《门内帖》,为墨书信札册页,是吴说行书代表作。十四行一百三十二字(图74)。

  帖云:

  门内星聚,长少均叶,多庆桐川,岂无所委幸不?鄙一二疏示老兵,偶二三辈遣出,取亲旧未还,朝夕遣往,顷见老兄有玉界尺(上有刻字者),欲求一条助我。几间清致素辱眷,予深想不我,靳尝求一物为报。顷在括苍赏作诗,欲匈辍此物其卒。章云:磊落肾公子,宁求善价沽。朝夕检寻录,寄适在报恩。办道场上状,崖略且践不重幅之约也。说再拜。此札法度出于“二王”,笔锋萦带似游丝,纤劲流畅,锋利遒逸,清雅秀丽。

  王庭筠的行书

  王庭筠(公元1152~1202年),金书画家、文学家。字子端,号黄华山主、黄华老人。官至翰林修撰。诗文书画皆有名,也精于鉴赏收藏,刻有《雪溪堂帖》十卷。书学米芾,得晋人风韵,沉顿雄快,俊秀超逸。见《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》、《幽竹枯槎图卷题辞》。《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》,纸本,书跋于画卷后,自署“黄华真逸”,是其早期作品。五行二十八字(图75)。

  帖云:

  绕院千千万万峰,满天风雪打杉松。地垆火暖黄昏睡,更有何人似我慵。

  此帖留有晋唐遗韵,更得米字神趣。王世贞跋云:“庭筠翩翩入海岳三昧。”但与米字相比,更为文雅清静。多用方笔出锋,敢提敢按,粗细转换极为自然流畅,放收结合,灵动变化。赵孟坚的行书

  赵孟坚(公元1199~1267年前),宋宗室,南宋书画家。与赵孟頫为堂兄弟。擅长诗、书、画。书法宗王献之、李邕,以行草专长,雄畅古拙。作品有《自书诗》等。

  《自书诗》,墨书纸本,施雁山雁荡图后题自书诗,七行三十九字(图76)。

  帖云:

  永嘉施雁山以雁荡图求题未返烟霞旧隐居,故将荡景写成图。孤烟遥起客空老,得似臣心念巩无。此帖粗细变化悬殊,笔势雄强豪放,古拙与灵秀结合,方圆并用,用笔迅捷,极得笔势。

  吴琚的行书

  吴琚(生卒年月不详),字居父,号云壑,宋高宗吴皇后之侄,工翰墨。宋高宗喜米字,集刻《绍兴米帖》,吴琚以内戚出入宫廷,得以学习,故其书面貌多似米芾,可以乱真。董其昌认为,峻峭过之。书有《杂诗帖》等。

  《杂诗帖》,纸本,藏故宫博物院,十四行九十六字(图77)。

  帖云:

  神物登天扰可骑,如何孔甲但能羁。当时若更无刘累,龙意茫然岂得知。忘归不觉鬓毛班,好事乡人尚往还。断岭不遮西望眼,送君直过楚王山。柳惠善直道,孙登遮知人。写怀良未远,感赠以尽绅。愿飞安得翼,欲济何无梁。向风长叹息,断绝我中肠。

  此帖书法,充分使用腕力,上下左右翻转,字体丰润峻峭,笔势纵横肆意,极似米字,而峻峭过之。

中国美院硕士开设的书法高考培训班(有需要了解的扫码加微信)

杭州望崖阁书法高考培训班招生简章
本文地址:http://shufa.huashi123.cn/1611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网友投稿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站小编: 杭州书法培训班 编辑。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2015-2016届学生书法高考成绩


 发表评论


表情